Aplus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庫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品類力 5階段經營投資訣竅

向下

品類力 5階段經營投資訣竅 Empty 品類力 5階段經營投資訣竅

發表 由 Admin 周一 9月 08, 2014 4:35 pm

【2012/08/08/工商時報/D4/經營知識/Geoffrey A. Moore】
  2010年秋,美國《商業周刊》和《新聞周刊》都以極罕見的價格售出(傳說各1美元脫手);同時,沒有突出表現的儲存公司3Par則以 23億美元價格被收購,是它前一年營業收入的10倍。為什麼會這樣?
  歡迎來到品類力的世界。當落入「品類成熟度生命週期」(categ ory maturity life cycle)的末端時,不論品牌本身有多好,都無關緊要。時機就是一切。
  如果不信,不妨看看柯達的例子,當軟片被數位照相技術取代,它的品牌發生了什麼事;當數位媒體開始成長,也把儲存品類推進大幅上升的長期性成長曲線。
  簡單說,品類力是未來成效首要的預測變數。如果要使公司的未來從過去的拉力中解脫,這是個起點。這樣的做法又稱為「組合管理」,而且是從品類成熟度生命週期做起。
品類力以5種不同階段呈現:
A.新興品類
  對老字號企業來說,進入新興品類是很大的挑戰。風險不小,加上報酬率變動不居,需要投入很多高品質的資源,短期內卻無法帶來實質的報酬,將牴觸了投資人對股票公開上市公司當季的績效期望。
  相反地,對新創公司而言,新興品類有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令既有業者處於最脆弱的狀況,並且敞開大門讓沒沒無名的破壞者長驅直入。個別成功機率不高,但是創業投資模式採用的組合方法,能讓投資人從少數的贏家獲得很高的報酬。因此,一大堆新創公司得到資金,這是全球商務極重要的創新來源。
  整體而言,階段A的品類力處於波動最激烈的狀態,對門外漢來說是好事,對現狀守護者卻是壞事。
B.成長品類
  這是股票公開上市公司創造財富的一大管道。階段B品類的成長,是僅此一次的長期性事件。新顧客會帶著新錢進入市場,業者也會展開市場爭奪戰。
  對於在成長品類中的所有公司,投資人會根據其成為贏家的可能性,給予「選擇性價值」(option value),這是為什麼這個生命週期階段的本益比(price-earnings ratio)最高的原因。品類力在此時處於最美好的狀態。
  就階段B品類的競爭來說,老字號企業相對於新進業者,擁有強有力的競爭優勢,包括靠著全球各地的銷售和服務足跡,帶來遠優於新進業者的市場通路;品牌可信度縮短了銷售週期,有助於讓買主點頭同意下單。
  有創業投資資金支持的企業,在這個階段愈來愈樂於被人收購。
  如果既有業者否定新的典範、堅持保持現狀,或者新典範在一夜之間成為全球性的標準,例如數位媒體業現在可能發生的事,號角就會響起,全球的秩序將失去穩定。這就是熊彼得(Joseph Schumpeter )所說的「創造性破壞」。
  過去10年間,這不只重擊軟片攝影技術和平面媒體,也傷害了書籍零售、音樂發行、電視與電影、行動電話等產業。如果你沒有站在品類力正確的一邊,將只會看到黑暗的一面。
  長期性成長市場的整體創新律動是發明、測試─學習、部署、重新部署-重新發明。這裡面沒有最適化的時間。當市場成熟,最適化才會來到。目前只處於爭奪地盤的階段,而且根據2個基本準則進行:
  1.必須存在市場以求贏得勝利(無論如何,都必須在場內競爭,這又引出一條附帶準則:初期吃相難看);
  2.最好的產品或服務大獲成功(這基本上是部署策略,企業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不丟掉生意)。
  這2個準則對新創企業和「首度成長」(first-growth)的公司有利。首度成長公司正在品類成熟度生命週期取得初步成功。相形下,兩者都不適合在成熟市場中營運。這是為什麼單一公司在生命週期的階段B和階段C有了重大機會之後,會發生那麼多內部摩擦的原因之一。
C.成熟品類
  這是全球絕大部分經濟報酬產生的地方,也是絕大多數工作和稅收產生的地方。
  成熟品類提供的是穩定性和可預測性。市場領導地位變動得非常緩慢,總是由老字號企業執牛耳。成長屬於週期性質。錯過某個回合,還可以在下一個回合捲土重來,例如利用整併的效率,回收動用的收購資本。
  投資人不會忽略這些事。他們一向購買和持有成熟品類的股票,尋求短期的股利收益、長期的溫和增值,以及低風險。適合這些渴望的整體創新律動是最適化、學習、發明、部署、最適化-重複。這是利用週期性成長的方法。取得階段C品類勝利的是烏龜,不是兔子。
D.衰退品類
  這種品類已經從週期性成長,轉型到一直呈現負成長。這是一種長期性的變動,意味著情況只會變壞,但情況要變得很糟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,這正是管理階段D品類的訣竅。
  老字號企業是這個階段唯一有價值的業者。市場必須決定,是否長痛不如短痛,現在就咬緊牙關、汰換基礎設施,還是盡可能將目前的狀況拖得久一點。如果這個品類不是顧客或者消費者經營業務或日常生活的核心,後者的做法比較有益。
  因此,投資的高價值、低風險、低需求可以匯流在一起,使得階段 D成為生命週期獲利最高的階段。這有點像是讓葡萄留在葡萄藤上,等到腐爛之後才做成上等的蘇特恩白葡萄酒。
  但是公開市場的投資人會將階段D的企業,在評估整體組合時給予較低評價。這麼一來,管理團隊不會多談,但會將盈餘用於支撐整體的財務績效。這種做法的問題之一,是每季都必須有所成長,但其實每季階段D的業務都在萎縮,隨之而來的是痛苦的股價調節。
  相形下,私募股本收購的公司喜愛階段D的企業,因為可以在收購後,停止將來所有的投資,盡可能從目前的資產獲利,其餘資產則打包後出售,或者整個關閉。
  這裡的創新律動是最適化、最適化、最適化-重複。雖然需要投入很多心血,其中不少會在社會上引起痛苦,但這是風險很低的方法,能夠產生相當高的報酬。
  階段D是品類力首次成為負向力量的地方。短期內,也許能夠在被競爭群趕過之前先將它們淘汰,藉此得到一些補償。但是整體而言,當你把任何業務需要耗用的時間、人才和管理階層的注意力都算進來,老字號企業及早斷捨離,從階段D撤離資產,重新投入處於較早階段的品類,通常是比較好的做法。
E.終止
  當一個品類到達生命末期,會使整家企業的存活力大打折扣,當一家公司待在某個品類太久,就會發生這種事。
  意思是指繼續投資於階段D的品類,以稍微延長生命週期。例如,柯達最後進軍新一代的軟片、寶麗來(Polaroid)的大頭貼,以及百視達(Blockbuster Video)只擴張實體店面的行動方案。這些公司的管理階層當時都知道,他們的品類出了問題,卻找不到出路。
  經驗告訴我們,只要拋棄包袱,就能夠上路。待在某個品類愈久,必須丟棄的包袱就愈多,而且會在脫身時顯得愈疲弱,企業應該盡可能儘早撤離。

  經營者必須設法在階段B持續穩定的創新週期、成熟到能在階段C繼續經營業務、偶爾進軍階段A而餵飽肚子,以及將階段D撤離業務得到的資產做為成長燃料,同時還要避免落入階段E。簡而言之,這就是組合管理的理論。  (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新書《換軌策略:創造跳躍式成長的新五力分析》)

Admin
Admin

文章數 : 164
注冊日期 : 2014-09-05

https://aplus.666forum.com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